服务“三农”案例

❀ 技术特色
生鲜产品一直是全球消费品市场中最重要的品类之一,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更是如此。在旺盛的需求带动下,国内生鲜市场规模自2013年以来保持6%以上的增速,2020年或将达2.16万亿。然而,生鲜食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使其在贮藏、市场供应及产品开发方面受到极大限制。目前,我国因保鲜方法不当、物流冷链不到位等因素导致生鲜食品产后腐败高达生产总量的40%-50%,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针对我国生鲜农产品损耗量大、物流包装安全性差、包装废弃物环境污染严重、效益流失严重等突出问题,上海交通大学食品加工与包装团队以食品加工副产物、农产品废弃物等可再生资源为基材,兼顾生态、环保与经济,开发了一系列具有抗菌、抗氧化、阻隔性可控的可降解食品包装材料;形成了活性包装材料设计、特性分析、功能调节等理论体系;建立了纳米包装、涂膜保鲜、静电喷涂等技术体系,解决了果蔬、蛋品等生鲜农产品失水、氧化、微生物滋生、货架期短等行业共性问题。相关技术以项目合作方式与上海、江苏、四川、云南等多家企业联合进行。
生鲜保藏技术应用产品
生鲜保藏技术应用产品
❀ 应用成效
为了引导团队的成熟技术源源不断支撑企业发展,江苏高邮红太阳食品有限公司专门为团队建立了工作站。据不完全统计,利用新型保鲜包装材料进行蛋品保鲜每年约400万枚,可增加产值12.3%。目前,果蔬保鲜技术也在上海青浦现代农业园区进行示范应用,使蓝莓腐烂率下降15%以上。
|
|
食品加工包装团队与企业洽谈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