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三农”案例

❀ 技术特色
我国农村每年产生90多亿吨生活污水,是农村环境治理中的重中之重。邱江平教授团队在国家、上海市科委等相关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持下,通过多年的研究、应用和改进,形成了一系列适合于村镇污水就地处理的“组合式复合生物滤池(交大生物滤池)”技术和产品,并获得相关专利。
技术原理:
污水经格栅后由泵提升至交大生物滤池,与其中的生物膜进行充分接触,污染物被吸附并降解;滤池出水经沉淀后部分回流至厌氧池脱氮,其余进入高负荷人工湿地,在除磷填料、微生物、植物等共同作用下进一步去除氮磷后,达标排放或回用。该技术具有模块化、不堵塞、效果好、占地小、能耗低、运行省、管理易等优点。最早建设的污水站已稳定运行12年以上。
交大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 应用成效
“交大生物滤池”技术自研发以来,广泛应用于集镇、乡村、企业、学校、旅游景点等分散污水就地处理,已服务全国18个省市,并走出国门在柬埔寨扎根。目前完成的污水处理工程超过3000项,总处理规模超过10万m3/d。工程的建设解决了所在地的污水出路问题,改善了水环境质量,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靓点,获得了用户的普遍赞誉。
|
|
|
|
|
|
“交大生物滤池”技术全国推广应用范围图 |
部分采用“交大生物滤池技术”的污水处理站图集 |
|
|
|
|
|
||
上海市青浦区瓢河村污水处理站(120m3/d) |
柬埔寨西哈努克污水处理站 施工图 |
严隽琪调研农村生活污水 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