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番茄育种上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9-24     阅读次数:2019    

技术特色

       传统育种依赖育种者对表型性状来判定筛选种质资源,易受环境、生长期和显隐性的影响,因而耗时耗力,而分子标记技术辅助育种则可以突破这些制约。在上海市科委、农委支持下,上海交通大学番茄育种课题组瞄准育种技术难点和重大理论问题,历经十余载,致力于将分子标记技术逐步深入地应用到番茄种质资源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

       针对番茄栽培类型中抗性资源较匮乏导致的新品种培育滞缓问题,课题组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挖掘、开发和利用野生种质资源中的抗性基因,筛选出目标性状;继而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常规育种工作紧密结合。为使研发技术更接“地气”,课题组在研发初期即与上海富农种业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在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工作站的组织下,将阶段成果在多地进行实地验证。

 

1. 适于早春种植的小黄果番茄“交杂1号”品质、抗性明显优于同类对照“皇冠”

2. “交杂4号”、“交杂5号”、“浦粉1301”、“浦粉102”兼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和根结线虫病

3. “浦粉一号”的产量和叶霉病抗性优于“98-8”

 

        历经10多年的潜心发掘,课题组为将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番茄种质创新积累了丰厚的资源。

       1. 创建了一套完善的番茄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体系,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高效和低成本的DNA提取技术;

       2. 采用生物技术手段开发出优质、抗病番茄种质资源。在种质资源收集、整理及筛选的基础上对500份番茄种质资源进行了研究分析,挖掘优良、特异的耐低温和抗病性强的种质,为后续杂交亲本选择选配提供依据。

       3. 选育出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商品性好、适于设施栽培的优质、抗病番茄新品种。课题组还利用AFLP和InDel标记对自主选育的番茄新品种构建了指纹图谱,以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利用SSR标记进行杂种种子纯度检测,降低了制种成本。相关成果已申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应用成效

       相关品种已在全国大面积推广29.55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Copyright 2016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邮编:200240

电话:021-34207060   邮箱:geosjtu@sjtu.edu.cn

技术支持:维程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