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稻生态种养技术在青浦水稻种植的应用成效

发布时间:2020-09-24     阅读次数:3714    

技术特色

       蛙稻生态种养技术由上海交通大学曹林奎教授团队联合上海青浦现代农业园区、上海自在青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研发。该技术通过“源头控制-过程阻断-生态种养”的相关技术集成,建立了基于面源污染控制的蛙稻生态种养技术体系,为我国南方稻作农区面源污染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主要内容有:

       1. 应用生物有机肥、生物炭、生物农药等技术,实现了水稻生产的污染源头控制;

       2. 应用生态沟渠、人工湿地等技术,实现了稻田径流污染物的过程阻断;

       3. 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应用稻田养蛙生态种养技术,实现了稻田氮磷减量增效控污目标。

 

虎纹蛙繁育技术

生态沟渠构造

人工湿地构建

蛙稻生态种养

应用情况

       通过共建上海交通大学自在青西教授工作室、共建示范基地,蛙稻生态种养技术体系在上海自在青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得以集成并成熟,也支撑了蛙稻米深加工系列产品的研制和上海市青浦区蛙稻米品牌的创建。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作为我国水稻生物多样性利用案例刊登于2018年8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发表的出版物《Agroecology Rice Production in China: restoring biological interactions》上,同年10月31日获上海SMG深度采访报道。

       该技术体系适用于我国南方平原稻作农区单季稻种植。目前已在上海青浦、崇明,以及江苏盐城等地区得到推广应用。 

  

  应用成效

       该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农田污染综合防控技术。通过对生物资源如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效调控和利用,构建稻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水稻生产的“三效益”统一。与常规水稻种植模式比较,采用蛙稻生态种养模式生产的水稻经济效益可提高1倍以上。

Copyright 2016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邮编:200240

电话:021-34207060   邮箱:geosjtu@sjtu.edu.cn

技术支持:维程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