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土壤的生物改良技术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4-07-11     阅读次数:3550    

❀  技术特色

       合理治理和利用盐碱地对缓解我国耕地面积紧缺、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盐碱地生物改良措施是指通过施加微生物菌剂、种植耐盐碱植物等措施对盐碱地进行治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水解酶、过氧化物酶等酶类的活性,增加土壤有机质储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在盐碱地改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上海交通大学周培教授、张丹副研究员所在团队率先探明了盐碱地土壤贫瘠的微生物影响机制,并根据生态适应性原则,成功筛选获得了具耐盐促生功能的微生物菌株,可耐受10%~15%盐分胁迫,具有分泌吲哚乙酸、解磷、解钾、产ACC脱氨酶等促生特性。

在盐胁迫条件下,通过菌液浸种可有效促进小青菜、小麦等种子的萌发。采用耐盐碱的巨菌草、碱蓬、紫花苜蓿等作为先锋植物种植,配合复合微生物菌剂改善土壤微环境,再利用耐盐促生菌、富氢水缓解作物盐害,创建了先锋植物-微生物-富氢水联合改良技术模式。

❀  应用成效

       在土壤盐碱胁迫下,如何提升作物产能、促进植物生长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团队研发的耐盐促生微生物菌剂产品广泛适用于中轻度盐碱地土壤改良,已在上海崇明、山东东营、内蒙古河套地区的盐碱地开展土壤改良,应用于巨菌草、小青菜、小麦、紫花苜蓿、碱蓬等植物的生长,可有效促进植物种子萌发、提高植物的抗氧化胁迫能力,并能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盐碱地土壤的有效改良。

崇明滩涂盐碱地改良示范:微生物-富氢水-巨菌草联合修复体

                                              

                                                     崇明东滩盐碱地土壤改良示范区                  滩涂盐碱地小青菜种植的微生物改良试验区       微生物-富氢水-巨菌草联合改良盐碱地土壤

Copyright 2016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邮编:200240

电话:021-34207060   邮箱:geosjtu@sjtu.edu.cn

技术支持:维程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