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而有信”: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开展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落实情况专题调研

发布时间:2025-08-05     阅读次数:211    

       “嘀——”手机一扫二维码,一包青菜的经营主体、政府巡检结果、种植时间、采收时间一目了然。这就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达标合格证,由生产者在农产品上市时出具,载明产品信息并承诺符合标准,既是上市“身份证”和“入场券”,也是可追溯的“承诺书”。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监管的要求,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总体部署,7月9日至8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组成“食而有信”调研团,赴上海市9个涉农区和大型批发市场,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落实情况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监管站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本次调研由上海交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正伟和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海锋牵头,多位专业指导老师全程参与指导。上海交通大学30余名新农科学子参加师生党建实践团,通过“政府座谈+企业走访+实地观摩”方式,系统梳理各区典型经验与亮点,精准剖析制度运行堵点,为进一步优化本市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积累一手资料。

       在各区农业农村委、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和相关乡镇支持下,调研组与监管干部、技术专家、企业代表展开深度座谈。奉贤区以“规模化主体全覆盖、散户同步带动”方式,实现合格证“应开尽开”;浦东新区依托“自主开证系统”,打通散户生产端数据壁垒;金山区以绿色认证企业为起点,形成“示范—推广—覆盖”梯次推进路径;松江区聚焦流通和消费端认知短板,提出“追溯技术融合”改进建议;宝山区、闵行区通过“智慧开证”对接电商平台,着力解决设备成本高、市场认可度低等现实问题;嘉定区创新“三码合一”,将合格证、追溯码、申农码集成管理;青浦区建立“网格化监管+动态名录”机制,确保基层监管“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崇明区以“全覆盖、强督导、重溯源、链市场”为特色,推动合格证贯穿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管理。

       调研团先后走进上海一帆蔬果专业合作社、闽中生态农业、荣美农业、浦祥蔬菜、富瑞蔬果等多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现场观摩合格证开具流程,随机扫码核验数据真实性,围绕设备投入、耗材成本、消费者查验习惯等议题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在金山番茄研发中心,调研组记录合格证打印与番茄分拣同步完成的“秒级出证”场景;在闵行区“神农口袋”系统后台,学生代表现场模拟监管抽查流程,体验数字化监管的精准与高效。

       在上海蔬菜食用菌行业协会的支持下,调研团还前往了西郊国际批发市场、江桥批发市场以及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等大型批发市场,向经营蔬菜和食用菌、水果等农产品的商户随机发放了调查问卷,围绕市场经营情况、商户运营需求、合格证落实情况等核心内容收集了一手数据和真实反馈,并与批发市场管理人员展开座谈,为后续政策分析提供了扎实依据。

       调研团指导老师曹正伟表示,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是实现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重要手段,上海市依托“神农口袋”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的电子化开证,有效保障了地产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安全,是本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本次调研在上海市“三农”决策咨询课题的支持下,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任务,以“党建引领、产业支撑、实践育人”为主线,由上海交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党支部与农业与生物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师生党支部联合科研攻关,在上海交通大学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课程进大学校园工作,在调研实践中深度融合育人目标,帮助新农科学子厚植知农爱农兴农情怀,提升专业素养与责任感。

       后续,调研团还将赴电商平台、农产品配送单位以及全市近100家基层监管站实地调研,并面向消费者开展随机调研活动,形成地产农产品全产业链中“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的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助力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和社会共治。

 

供稿:张馨予

Copyright 2016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邮编:200240

电话:021-34207060   邮箱:geosjtu@sjtu.edu.cn

技术支持:维程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