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红果筑梦·乡约三明”社会实践团深入三明市三元区洋溪镇,联合三明学院的同学们共同投身当地“农文旅助力乡村振兴嘉年华”志愿服务,感受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为地方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上午,实践团融入热闹的洋溪圩场,沉浸式体验丰收季的喜悦与地方风情。本次嘉年华旨在挖掘洋溪农文旅资源,推动农业协作,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圩场上果蔬飘香,新建农贸市场井然有序,摊位琳琅满目,从鲜果蔬菜到地方特产应有尽有。实践团还参观了豆腐制作等特色项目,切身体验当地农产品的独特魅力。同步举行的座谈会聚焦基层发展核心议题。与会嘉宾围绕体制改革、执法权下放、农业产业化、文旅融合及校地协同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会议提出“一产带动二产三产”的融合发展路径,强调科技赋能的重要性,倡导依托资源优势打造特色项目,推动基础设施升级与村庄焕新,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下午,实践团走进洋溪小学,为留守儿童带去精彩纷呈的科普课程。上海交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党支部书记曹正伟为两校实践团大学生和当地的留守儿童现场授课,讲授了《科学认识都市现代农业》主题课程,他从“城市为何需要农业”切入,结合洋溪镇特色农业系统讲述都市农业的发展路径,课堂氛围热烈,孩子们积极互动,对家乡农业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实践团成员黄冰冰与张林馨讲授了食品安全课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解食品安全知识,介绍食品变质、不洁与“三无”产品的危害,并结合图片展示进行生动讲解,引导学生学会甄别问题食品,掌握包装信息查看方法及正确洗手步骤,提升生活实践能力。福建省农科院的老师也为小学生们讲授昆虫知识。
下午,实践团举办结营仪式。洋溪镇党委书记龚䶮、镇长熊雪珠、人大主席邓巍、副镇长胡小花等领导出席,上海交通大学和三明学院实践团全体师生参加了结营座谈会,会议由曹正伟主持。与会领导、指导老师与实践团成员共同回顾洋溪镇校地合作成果与本次实践的点滴历程,实践团同学逐一发言,畅谈实践感受。上海交通大学实践团团长魏皎月表示:“此次社会实践超出了我的预期,更让我首次接触到‘城郊型高优农业’这一概念,它介于都市农业与传统农业之间,是乡村振兴的潜力板块。通过走访乡镇、调研企业、参与本地活动,我们深化了对三明市发展的理解,也搭建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这段经历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结构,更影响了职业选择与人生规划。”龚䶮书记指出,洋溪镇作为近郊型区域,集工业、文旅、商业与景区于一体,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通过与两所高校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推动高优农业发展与人才引育,打造创新驱动型乡镇样板,他高度评价上海交通大学对地方建设的支持,并期待未来在更高层次、更广维度推进校地共建。
本次活动是贯彻落实上海交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党支部与三明市洋溪镇人民政府党建联建工作的重要举措。在三明市洋溪镇和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的支持下,本次实践由上海交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正伟牵头,多位专业教师参与指导,以沪明合作下城郊高优农业为背景,组成立37人乡村振兴调研团,其中14人参加实地调研,旨在围绕红色传承、产业升级与校地共建三大主题开展深度调研,以青年视角记录革命老区的时代蝶变,以高校智慧赋能乡村振兴的“三明样板”。
此次校校联合举办的“红果筑梦·乡约三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展示了高校师生参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成果,不仅为洋溪镇农业发展与社会建设注入新动能,也为青年成长搭建锻炼平台,开启校地合作新篇章,持续助力乡村发展、振兴美丽中国。
撰稿:孙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