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学“红果筑梦·乡约三明”社会实践团走进福建省三明市,深入走访杨溪镇优质企业、乡村振兴示范村及三明学院,围绕产学研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展开沉浸式调研与深度交流,全面感受基层振兴的鲜活实践图景。三元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一龙,副区长詹先辉,洋溪镇党委书记龚䶮、人大主席邓巍、三明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吴龙,资源与化工学院生物工程系主任杨琳、辅导员朱炜等领导热情接待了实践团。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文纯、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蔡保松、团委书记吕俊瑶以及部分实践团成员参加了实践活动。
实践团首站来到三明市梅列香料厂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全面介绍了该本土企业自1998年创立以来的发展历程、产业定位、核心技术优势及其在本地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实地走访生产车间,实践团系统了解了企业从原料种植采购到全流程智能化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以及其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独特优势。双方围绕技术赋能、产业升级与未来校企合作前景展开深入探讨。
实践团一行还前往华盛集团三明冷冻食品有限公司调研实践。在企业宣传片与现场讲解的引导下,成员们详细了解了该企业自2004年创立以来的发展路径、主营业务及其国际化战略。座谈会上,双方围绕核心产品——烤鳗鱼,在市场拓展、研发升级与品牌建设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实践团成员还参观了现代化生产线,亲身体验食品加工过程的严谨规范,并现场品尝了当日新鲜出炉的烤鳗鱼产品。
随后,实践团走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孝坑村。在村支部书记引导下,成员们深入柑橘园与西瓜种植地,实地探访农业生产情况。邓巍主席与村书记以鲜活的故事讲述村民“不让土地闲着”的致富之路,展现了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发展的生动图景。在随后的座谈交流中,双方围绕病虫害绿色防治、三产融合发展等议题开展深入探讨,并就未来在农业技术支持、资源整合及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合作方向达成初步共识。
下午,实践团一行来到三明学院交流学习。三元区政府、洋溪镇政府、上海交通大学与三明学院的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观看三明学院及资源与化工学院宣传片,并围绕“杨溪镇产业特色发展”“红果小镇建设蓝图”及“校校地合作新模式”三大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会各方凝聚共识,期望通过高效协同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贡献青春力量与智慧方案。在座谈交流中,围绕两校发展历程、沪明合作基础及未来合作目标展开深入探讨,为构建“校校地”三方联动、协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奠定坚实基础。三明学院还派出实践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组成联合实践团,共同支持洋溪镇乡村振兴。实践团还参观了三明学院明理楼内的氟化工研究院、沪明绿色氟代制药工程研究中心展厅及各类实验室。通过现场讲解与互动交流,成员们深入了解了三明学院在科研创新方面的成果转化路径及服务地方经济的积极探索。在校史馆与古籍修复室,实践团进一步感受到学院在文化传承与育人方面的独特贡献,领略到三明学院厚重的历史底蕴与人文精神。
本次活动是贯彻落实上海交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党支部与三明市洋溪镇人民政府党建联建工作的重要举措。在三明市洋溪镇和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的支持下,本次实践由上海交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正伟牵头,多位专业教师参与指导,以沪明合作下城郊高优农业为背景,组成立37人乡村振兴调研团,其中14人参加实地调研,旨在围绕红色传承、产业升级与校地共建三大主题开展深度调研,以青年视角记录革命老区的时代蝶变,以高校智慧赋能乡村振兴的“三明样板”。
撰稿:张林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