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奎

教授   青浦教授工作站首席专家
上海市农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园区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学学会农业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农村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农业科技园区专家组成员。
电话:021-34206925
传真:021-34206925   电子信箱:clk@sjtu.edu.cn
 

研究方向:生态农业与面源污染控制、农田土壤生态与氮素循环。


研究项目:
       承担完成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南方平原都市农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基于面源污染控制的稻田生态种养技术示范与推广”、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温室蔬菜氮营养生理及硝酸盐污染控制研究” 和上海市科委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项目“土壤环境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发及区域示范应用”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
       目前,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面源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稻蛙共作系统蛙行为对甲烷排放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和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生态循环农业效益评估”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6项。


成果专利与奖励:
       主编教材《都市农业导论》获2004年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农业生态学原理》获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第十四届优秀教材特等奖。
       获得2005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0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SCI期刊、国内核心期刊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申请和授权专利10多项。


推广成果:
       1、基于面源污染控制的蛙稻生态种养技术

       本技术是在种植水稻的同时,稻田中引入蛙类,使其互利共生,并共同组成一个较完整的稻田生态系统,构建了一套基于面源污染控制的蛙稻生态种养技术体系。本技术改变了过去依靠化肥、农药种植水稻的单一模式,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原理,以维持稻田生态系统持续稳定为核心,在探明蛙稻种养环境效应及其生态调控机制的基础上,实现了种养结合的协同发展,提高了稻田资源综合利用率,生产优质安全的稻米产品并增加经济效益,同时也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为建设高效生态农业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和示范模式。

 

       2、都市农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

       本技术通过转变传统的水稻生产耕作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实现稻田面源污染物的源头控制;采用生态沟渠、人工湿地构建技术,拦截和吸附向水体迁移的径流污染物质,实现稻田径流污染物的过程阻断;通过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要素,采用稻田生态种养技术,实现稻田氮磷减量增效控污目标。本技术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不断优化田间管理配套措施,减少农田面源污染。本技术突破了传统的难以兼顾环境友好与作物高产稳产的技术特征框架,改变了以往技术零散、集成度低、配套性差、区域展示度低的突出问题,建立了“源头控制、过程阻断和生态种养”相结合的技术体系,为我国南方平原稻作农区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Copyright 2016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邮编:200240

电话:021-34207060   邮箱:geosjtu@sjtu.edu.cn

技术支持:维程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