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浦东新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科技为引擎、产业为抓手,持续推进梨与樱桃产业结构优化与品质提升。通过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浦东教授工作站”,浦东农技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核果类栽培与育种团队张才喜教授和纠松涛副教授紧密合作,引入团队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为果农提供精准技术指导,助力浦东梨与樱桃产业迈向“优质、高效、多元”的发展新阶段。
多元新品赋能,助推浦东梨产业品种迭代升级
作为浦东果业的支柱产业,梨产业面临品种单一、上市期集中、抗逆性差等瓶颈。为破解这一困局,浦东教授工作站常务专家纠松涛副教授为浦东引进了团队自主培育的多个早熟高糖型蜜梨新品种——‘翡翠蜜’‘黄金蜜’‘爽蜜’‘冰糖脆’。这些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选育的品种,兼具高糖度、风味浓郁、果形端正和抗病性强等优点,为浦东梨产业注入了崭新活力。
为使种植户直观感受新品种的优势,纠松涛副教授积极联动浦东农技中心举办多场现场观摩品鉴会,让种植户们在田间地头近距离观察果实形态、亲口品尝果肉滋味,全方位、深层次地感受新品种的优良特性。纠松涛所在团队在负责人张才喜长聘教授的带领下,经多年示范与筛选,一批适应浦东气候土壤、附加值高的优质梨品种脱颖而出,通过浦东教授工作站落地推广,不仅丰富了浦东地区品种类型,也为农户拓宽了经营渠道,让“一颗好梨”承载起更多增收希望。
早熟梨新品种现场观摩会
“北樱南移”破局,设施樱桃开辟产业新赛道
上海地处南方高温高湿地区,早期大樱桃引种常面临“花而不实” 或坐果率低等“卡脖子”问题。然而,上海地区消费市场庞大,加之设施栽培可提早成熟期,有望抢占在四月份市场空窗期),大樱桃产业蕴藏巨大潜力。深耕大樱桃育种与栽培研究多年的上海交大核果类栽培与育种团队,在“北樱南移”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为这一潜力转化为现实提供了可能。
甜樱桃栽培技术培训
团队选育的‘丽晶’‘锦晶’‘交萌2号’‘交大一号’以及认定的 ‘罗特格’‘罗海泽’等品种能够完美适应南方避雨栽培环境。针对大棚栽植中的品种选择、产量调控、温湿度管理等关键环节,上海交通大学核果类栽培与育种团队提供了全流程技术指导,尤其在攻克夏季高温高湿引发的畸形果、裂果等技术难题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让南方地区也能结出饱满多汁的优质大樱桃。
团队负责人张才喜教授在上海张磊果蔬专业合作社指导甜樱桃栽培技术
纠松涛副教授现场指导甜樱桃栽培技术
深入田间精准指导,促进梨与樱桃产业优质高产
纠松涛副教授始终坚信,科研成果只有扎根田间地头,才能真正转化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团队负责人张才喜教授也在科研和自信心上给予他坚实的支持。为此,他常年奔波于浦东各合作社的果园之间,将技术课堂搬到种植一线,开展手把手的实地指导与系统专业的技术培训。
在梨与樱桃种植现场,从种植前的土壤改良方案、品种科学搭配、适宜树形选择、合理株行距设定,到定植后的精准整形修剪、疏花疏果技巧、绿色病虫害防治方法,纠松涛副教授都为种植户们进行细致入微的讲解与生动直观的示范。他耐心教导种植户如何根据天气变化、土壤肥力状况灵活调整管理措施,及时解答种植户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各类技术难题,让先进农业技术真正走进果园、惠及农户。
经团队指导后的上海越亚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樱桃种植效果
在纠松涛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浦东种植户们对梨与樱桃种植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水平显著提升,直接推动了浦东地区梨与樱桃种植水平与生产效率的跨越发展,为两大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筑牢了技术根基。
目前,浦东已有 7 家合作社积极参与试种上海交通大学核果类栽培与育种团队选育的梨、大樱桃新品种,部分合作社创新采用 “一林多品” 生态种植模式,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同时,为发展“果园+”体验经济场景(如采摘游、科普教育等)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向提升。
展望未来,浦东新区将继续深化与高校科研团队的合作,依托“教授工作站”等平台,建设更多高标准示范基地,常态化开展技术培训,不断优化服务机制,让小小的果实撬动起庞大的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战略在浦东的深入实施持续注入科技动能,谱写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