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崇明教授工作站联合崇明驻村组开展联建共建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21     阅读次数:65    

       4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崇明教授工作站、上海崇明绿色蔬菜科技小院、上海交通大学植物科学系第二党支部同崇明驻村工作组在崇明区竖新镇竖河村开展联建共建活动。上海交大教授专家及党员代表,竖新镇领导、竖河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崇明驻村书记代表等50余人参与,通过战略研讨、实践揭牌、成果考察等环节,探索“院校+驻村组+村集体”的科技助农新模式。

战略共谋:深化校地合作,锚定科技兴农目标

       交流会上,上海交大崇明教授工作站首席专家周培教授、植物科学系第二党支部书记章竞瑾分别致辞,强调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推动科技赋能农业、人才下沉乡村,实现校地资源融合。周培教授同时表示,教授工作站将依托交大科研优势,重点推广智慧农业技术,助力崇明生态农业升级。章竞瑾书记指出,植物科学系将联合科技小院,围绕特色作物培育、有机种植示范等方向开展联合攻关。

实践共行:揭牌农创试验园,共植联建根基

       活动现场,周培教授、章竞瑾书记、陈慕群组长与杜红兵书记共同为“竖河农创试验园”揭牌。该试验园定位为校地联建核心平台,计划开展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特色品种选育等项目,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

       揭牌仪式后,全体人员在村委后院共同栽种崇明本土桔树,象征“扎根乡土、硕果累累”的联建愿景。

成果共享:考察科技示范项目,擘画振兴蓝图

       会后,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乡村振兴实践案例。首站抵达上海交大科技小院共建基地——中新泰生农场,考察其“种养循环”生态模式。农场通过固液分离技术,猪粪进入堆粪场制作堆肥,尿液污水生化处理后用作水肥,实现污染零排放与成本双降,成为崇明博士农场的标杆案例。在大椿村“慈善+”空间,了解了该村通过深度融合公益与产业,成为第三批驻村成果示范的亮点,其中的慈善超市设置了慈善咖啡、文创展销、亲子课堂等场景,并与上海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共建实践基地,搭建起了城乡资源互通、爱心传递的桥梁,其运营收入的10%注入村慈善基金,开创了“商业+公益”乡村振兴新范式。

       活动最后,各方达成共识:将持续深化联建机制,不定期开展案例研讨与产业对接,加速科研成果从试验田向规模化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将继续发挥教授工作站与科技小院的平台优势,为崇明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助力打造世界级生态岛与农业现代化标杆。

Copyright 2016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邮编:200240

电话:021-34207060   邮箱:geosjtu@sjtu.edu.cn

技术支持:维程互联